新聞
教育傳媒到校2025年11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救世軍韋理夫人紀念學校 - 2025年11月
創新賦能教育 培養未來人才
救世軍韋理夫人紀念學校始終以「國家需求」與「學生發展」為核心,從數字教育的率先推進,到校本課程的特色研發,再到學生全面素養的培養,每一步都凝聚對教育的熱愛與對未來的期許。程志祥校長深耕教育領域多年,曾兩度獲得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,致力於將自身編寫課程、研發教材及指導多所學校優化教學的經驗,轉化為推動學校教育發展的動力,以契合時代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。
數字教育程式設計課程 具備創新視野的「開拓者」
創科浪潮席捲全球,數字教育成為教育變革的重要突破口。基於此,學校率先研發了一套獨具特色的數字教育程式設計課程,其核心優勢在於突破市面上常規課程的局限,真正實現從「體驗科技」到「創造科技」的跨越。程校長指出:「如今,大語言模型(LLM)廣泛應用,生成圖樣的功能讓學生充滿好奇,卻往往止步於『體驗』層面,難以深入理解背後的知識邏輯。」為此,學校設計的程式教學方案對接DeepSeek等大語言模型,學生無需學習複雜的Python語言,只需在已掌握的Scratch基礎上拓展,即可搭建更優化的程式設計項目。
令人欣喜的是,已有學生成功開發出學校專屬Chatbot,將校園資訊導入系統後,能為師生提供便捷的諮詢服務;還有學生編寫了地鐵出行查詢程式,解決了未下載官方APP時的路線查詢難題。這些實踐讓學生深刻認識到,科技並非僅供娛樂的「體驗品」,而是可以由自己掌控、用於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。學校培養的不是只會使用他人技術的「使用者」,而是具備創新視野、能自主創造的「開拓者」。
系統深化英語能力 掌握自身學習進度
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,是學生走向世界的重要工具。學校研發了特色校本英文作文課程「Power Writing」,通過系統化的教學技巧,引導學生從識字、句式開始,逐步學會整合語言素材,構建屬於自己的文章。實踐證明,這套課程成效顯著:三年級學生最初僅能寫出二十字的短文,經過系統學習後,寫出百字以上文章已不再困難;到了五、六年級,學生更能在寫作中充分發揮創意,讓文章兼具邏輯性與感染力。
與此同時,學校將數位化教育深度融入教學,尤其注重利用LLM技術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。以英語學習為例,學校引入AI輔助學習系統,設置「Checkpoint」學習環節:AI會陪伴學生進行識字練習,完成後生成詳細的學習報告,根據學生的薄弱環節推送針對性的詞彙與練習內容。該模式不僅實現了學習場景的延伸——學生在家中也能繼續個性化學習,更構建了專屬的「學習檔案」,讓學生清晰掌握自身學習進度。
培養數理邏輯 掌握「舉一反三」
數學是構建邏輯思維的核心學科,也是學生開展創科實踐的基礎。為此,學校研發了融合LLM技術的數學程式設計課程,深化學生對數學邏輯的理解;另一方面,開發專項課程與配套練習《數學解題王》,引導學生先篩選題目中的關鍵字與有效資訊,再梳理數學邏輯關係,明確加減乘除的運用場景,甚至掌握複雜題目的拆解方法。經過系統訓練,學生不僅能熟練用紙筆解題,更能將邏輯思維內化為「腦中運算」,無需借助工具即可快速判斷解題思路。這種從「知識記憶」到「思維內化」的轉變,正是讓學生真正掌握「舉一反三」的學習能力。
活動糅合價值教育 烹飪實踐孝道精神
學校亦打破傳統時間表的局限,採用「上午基礎教學 + 下午綜合實踐」的模式,讓學生藉此將知識融會貫通。學校開設了覆蓋1-6年級的烹飪課程,從營養學知識的講解,到食材處理、烹飪技巧的實操,再到自理能力的培養(如合理規劃食材用量、安排烹飪步驟),更重要的是價值觀的滲透——學校通過「不浪費食材」的實踐,讓學生理解節約的意義;通過「分享美食」的環節,引導學生學會關愛他人。
有一個四年級學生的故事讓程校長深受觸動:「他在烹飪課上學做湯圓後,不僅將成品帶給我分享,還天真地說『想請爸爸的爸爸吃』。正是這個溫暖的瞬間,讓我們萌生了舉辦『長幼共融宴』的想法——學生在學校精心準備美食,邀請祖父母等長輩來校共同品嚐。活動中,我們向學生傳遞『孝道』的理念,讓他們在親手為長輩遞上食物,真切體會『孝』的含義。」
愛學校、愛學習 營造幸福校園氛圍
除了學術能力的培養,學校同樣重視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與幸福感,堅信「愛學校,才會愛學習」。從一年級入學開始,學校就通過環境營造與活動設計,讓學生感受到學校的溫暖與趣味。校園內隨處可見LEGO機械人公仔、模擬地鐵房與巴士房,讓同學彷彿置身於熟悉又新奇的「樂園」;走廊與教室中亦展示大量學生作品,每一幅畫作、每一份手工作品都讓學生感受到「我是學校的一份子」,產生自豪感。
一系列特色活動日 享受學習、快樂成長
學校還設計一系列特色活動,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:「無功課日」並非教授武功,而是鼓勵家長在這一天提前請假,帶孩子參與優質親子活動,讓學習之外的親子時光更加溫馨;「閱讀日」分為書中角色扮演與「睡衣日」兩種形式——前者讓學生通過扮演書中角色,深入解讀書籍內容並分享感悟;後者則讓學生穿著舒適的睡衣來到學校,在禮堂中輕鬆愜意地閱讀、交流,打破「閱讀等於枯燥」的刻板印象。程校長堅信,「有選擇的學習才更有動力」,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的書籍、參與活動的方式,他們才會真正投入其中,在輕鬆的氛圍中感受閱讀的樂趣。
推出「短期寄宿計劃」 提升自理與溝通能力
展望未來,學校計劃在新學年推出「短期寄宿計劃」,面向4-5年級學生展開。程校長表示:「考慮到香港學生大多缺乏集體生活經驗,自理能力與人際交往能力有待提升,我們與校外營舍合作,安排學生前往寄宿。在營舍中,學生將過上規律的集體生活:完成作業、參與集體活動、共同準備晚餐、按時作息,甚至可以適度觀看電視放鬆。這一計劃旨在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,如整理衣物、規劃時間,並在與同儕的朝夕相處中,學會包容與合作;更能讓他們建立起超越課堂的深厚友誼。」



